7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下文简称《规定》)。
\n《规定》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的生态环保责任,并提出,“党委组织部门在考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时,应当按照规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作为考察评价的重要内容”。这无疑织起了一张巨大的生态环保责任网。
\n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此关键节点上,为何要再次压实干部的“绿色责任”?《规定》又将如何提升GDP“含绿量”,让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
\n两办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制。/重庆瞭望截图
\n01
\n从政治角度看,《规定》通过制定责任清单,明确了干部该干什么、怎么干、如何监督追责。
\n近年来,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够有力。有的竭泽而渔,只看经济指标不看环保指标,导致地方发展陷入结构性困境;有的遇事就推,党委干部推给行政干部,环保部门推给城管部门;还有的大念“拖”字诀,把烂摊子留给下任。
\n这些乱象的出现,既有政绩观偏差的原因,也有责任不清的原因。对此,《规定》从人、职、纪等方面作出了回应。
\n划出了一条“职责界线”。《规定》指出,“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生态环境部门和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负责人”都将受到约束。这一划定,压实了各地该条线以上干部的责任,杜绝他们“溜号”的可能;同时,界线划至县级,也能凝聚起生态环保事业的广泛干部力量。
\n制定了一份“分工表格”。明确分工的好处在于,大家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防止懒政和越权。此次《规定》,把县级以上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政府分管负责人、生态环保相应领域(比如住建、城管、气象)政府分管负责人的职责,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防止推诿扯皮。
\n发出了一个“监督信号”。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既要正向激励,也要刚性约束,尤其是监督追责。此次《规定》打出一套监督追责“组合拳”,不仅将审计监督与环保督察贯通,还明确具体追责情形。相信这些奖励引领与责任倒逼,有助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让各级干部能以更高站位和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n重庆市开州区探索城市内湖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记者 王全超 摄/新华社
\n02
\n从民生角度看,明确责任有助于具体问题解决。《规定》的出台,或将从点、线、面角度,为解决具体生态环保问题提供更多力量,兑现“民生为大”诺言。
\n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四个重大转变”的巨大成就,但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此次《规定》出台,就是以“别无选择”的自我加压,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环保痛点,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n在面上,《规定》对县级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的明确,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面上的受重视程度,进而帮助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要素、协调利益关系,并最终让制度的影响力直接作用在解决具体的生态环保问题上。
\n在线上,《规定》建立的“具体到人”责任体系,可避免责任悬空。比如在道路扬尘污染上,以前板子可能会打在住建、城管、生态环保等部门身上;《规定》出台后,板子将直接打在部门负责人身上。这种“板子到人”的改变,责任链条清晰完整,形成闭环管理。
\n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线性责任体系尤为重要。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例,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就将这一职责细分到宣传、网信、教育、财政、文化旅游、广电等领域。这种环环相扣,既有分工也有配合的线性责任体系,为具体问题解决提供了力量与支撑。
\n在点上,《规定》对监督追责方式的完善,有助于解决“环保烂尾”问题。以其中的“党委组织部门考察评价”为例,如果干部解决不好具体的环保问题,老百姓有怨言,那势必将影响组织部门的考察评价,最终影响选拔任用。这种奖惩倒逼,可减少某些环保问题草草收场的现象,让民生期盼得到更直接的回应。
\n03
\n从人类文明角度看,织起覆盖中国各地干部的生态环保责任网,或将有效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展现中国担当与中国贡献。
\n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无视发展中国家的环保贡献。
\n因此,中国出台《规定》,是在生态环保问题上的“刀刃向内”,具有国际示范意义。新时代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6%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如今,我们继续自我加压,既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的自信,也展现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绿色担当”,将在国际上起到示范效果。
\n在具体效果上,《规定》织起的这张生态环保责任网,或将提高中国经济绿色化程度,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可以预见,《规定》将引导各地降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为全球生态作出贡献。
\n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n如今,我们以《规定》压实地方各级干部的“绿色责任”,这既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的现实要求,也是通过提升GDP“含绿量”,让“民生为大”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鲜亮底色的时代要求,更是面向全球的承诺。
\n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暖心的诺言,亦是沉甸甸的责任。
\n原标题:压实干部“绿色责任”正规长沙配资平台,透露什么信号
辉煌优配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